AKLtalk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基因作物的衝擊

向下

基因作物的衝擊 Empty 基因作物的衝擊

發表  凱╄SωPёrζStαr 周五 1月 09, 2009 2:16 pm

臺灣已在 2002 年元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,在經貿自由化的趨勢下,臺灣農業正面臨全球化的競爭。而國外農產品開放進口後,導致國內農產品價格下跌、農業資源閒置和產量減少,進而造成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降低,當前臺灣農業可說是正站在農業轉型的關鍵時刻。鑑於生物科技的快速進步及基因轉殖技術的成熟,各國莫不致力於把生物技術應用於農業上,並且已廣泛種植許多基因改造作物。然而發展基因改造作物是一個使臺灣農業起死回春的方法嗎?

基因改造作物

1992 年美國核准基因改造作物 Flavr Savr™️ 番茄在田間種植後,其技術及影響就廣泛受到注意。基因改造作物(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, GMC)又稱為基因轉殖農作物,是自 20 世紀 90 年代起發展的新興科技產物,發展的目的是藉由基因轉殖技術改變農作物的某些特性。

基因改造作物可分成下面幾種類型:

抗減產型:利用轉殖或修改相關基因,如耐除草劑、抗逆境、抗蟲害等基因,而達到正常的生產量。

控熟型:藉由修改或殖入與控制作物成熟有關的基因,使作物成熟期提前或延後,錯開傳統的盛產期或季節性的問題,以供應市場需求。

營養型:在糧食作物中殖入所缺乏的營養素,提高其營養價值,避免營養素缺乏產生的病症,例如黃金米(golden rice)就是含有β−胡蘿蔔素的稻米,在人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。

保健型:把某種病原抗體或毒素轉殖到糧食作物中,藉由農作物的生產,大量取得疫苗,使人類可經由食物的攝取而殖入疫苗。另外也可把預防疾病的相關基因殖入作物中,以廣泛增強人體免疫力。

新品種: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改良品種,改善原產品的風味、品質、色澤或口感等。

增產型:把與產量相關的基因或是跟生長期有關的特性基因殖入植株,以提高作物產量。

目前全世界已經上市並商品化的前三名基因轉殖作物,分別是大豆、玉米及棉花。市面上的基因轉殖大豆中,99% 可耐除草劑。玉米方面則有抗蟲害及耐除草劑兩種,前者約占轉殖玉米的三分之二。而棉花栽培時,最怕蟲害及雜草,基因轉殖後的改良棉花可以達到抗蟲及方便管理的目的,因此大受農民歡迎。

市場與發展趨勢

國際農業生技應用推進協會年報指出,2004 年全球的基因改造作物成長驚人,再創歷史新高,比 2003 年增加 20%,總種植面積是 8,100 萬公頃,自 1996 至 2004 年的 9 年間,種植面積增加了 47 倍。全球 96% 的基因改造作物種植於美國、阿根廷、加拿大與中國,其中以美國產量最多,每年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,以 2004 年為例,總種植面積達 4,760 萬公頃,占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的 59%。

依基因改造作物種類的種植面積分析,2004 年仍以大豆、玉米、棉花及油菜為主。其中基因改造大豆的種植面積居冠,大約是 4,816 萬公頃,占總基因改造植物的 60%,是全球大豆總種植面積的 56%。另外基因改造玉米的產量居次,是 1,930 萬公頃,占全球玉米總種植面積的 14%。

另外,若依基因改造作物的不同特性分析其生產狀況,2004 年以抗殺草劑基因改造作物面積為首,共 5,850 萬公頃,占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的 72%,其次是抗蟲害作物 1,570 萬公頃,占 19%。至於兼具兩種特性的作物面積共 680 萬公頃,占 8%。其中抗殺草劑轉殖基因作物以大豆種植面積最大,其次是玉米、油菜及棉花。抗蟲害作物的種植面積以玉米最多,是 1,120 萬公頃,其次是棉花的 450 萬公頃。

凱╄SωPёrζStαr
略有小成(level15)

文章數 : 127
注冊日期 : 2009-01-08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